战疫,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有关战疫,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和疫情写作新闻稿格式模板的题,众说纷纭,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光明日报编辑陈海波

“Omicron并不可怕,被感染也不必惊慌,在家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这是45岁的武汉市民肖金辉的心声。

肖金辉的建议很有说服力。几天前,他感染了Omicron后选择在家自我治疗。现在,我不仅康复了,和我住在一起的妻子和孩子也很安全,没有受到感染。

如今,我们身边像肖金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面对病不再恐慌。从新冠病原始株到Alpha、Delta、Omicron等变异株,我们对病有了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防护知识,养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变得淡定从容,变得更加坚强。

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主角,每个人都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第一人。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和所有人。走出疫情阴霾,回归正常生活后,我们依然要做积极乐观、健康坚强的人。

健康素养显着提高

他被感染了,但他的家人都很好。肖锦辉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把自己单独锁在一个房间里,并告诉我的妻子和孩子不要靠近。”这是肖金辉被感染后的第一反应。

他在媒体上分享道“我住在单独的房间,每天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妻子把做好的饭菜放在房间门口,等她走后,我拿进去吃;我去洗手间时都戴上口罩,快去快回,使用后对洗手间进行消。”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的周珊妮没有被感染,但有着和肖金辉一样的心态——淡定、从容。她每天做半个小时的健身操,并提前在网上购买一些备用药品。“我放心,没有题。”周珊妮说道。

“每次快递员到我家门口,我都会让他们把东西放在门口,走后再去取,互相不接触,这样既保护了我自己,也保护了他们。”她说。

公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疫情发生三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用一米面条等习惯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进餐时使用公筷、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锻炼身体、均衡饮食等健康行为越来越普遍。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人,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398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54人,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确定的2022年阶段性目标。相应地,过去三年我们也经受住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消除后顾之忧,接种疫苗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疫苗接种也必不可少。

“打完疫苗以后出门更有信心了!”江西省景德镇市76岁居民姜华近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COVID-19疫苗。接种疫苗后,江华在休息区观察了30分钟。没有什么异常,江华的心沉了下去。

原来,江华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接种疫苗。医生告诉他,只要慢控制得好,处于稳定阶段,就可以接种疫苗。而且,看到很多像他一样患有慢的老人都接种了疫苗,他终于不再犹豫了。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省、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对于新冠病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全民新冠疫苗接种率超过90%。其中,3岁至17岁达到975人,18岁至59岁超过95人,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如此大规模的疫苗接种,降低了人群暴露风险,极大地防止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有力屏障。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疫苗接种也要继续跟上。近日,《加强老年人新冠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和《加强新冠病疫苗第二剂免疫实施方案》发布,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进一步推进。

连日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园街道的COVID-19疫苗接种点的人潮明显增多。“前一段时间,疫苗接种人数一直维持在每天2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已经达到每天90人,每天最多接种人数超过120人。”紫竹园街道疫苗班工作人员孟繁星说。

据孟繁星介绍,这些接种人群中,老年人比例很高,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过去,更多的老年人接受第三剂,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第一剂和第二剂。“尤其是第一针,疫苗接种量增幅比较大。”孟繁星说道。

传递健康和自信

“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我们不仅要做自己的‘医生’,更要做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新型冠状病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开篇写下的善意话语。

12月13日,广州市相关部门发布了本手册,并向社会免费发放。手册内容基本涵盖了新型冠状病、个人防护、健康安全等各个方面。附有漫画,深受儿童和老人的喜爱。

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疫情发生三年来不断加大的健康科普力度密不可分。

这些天,你一定看过很多“指南”,关于用药、家居防护、从“养果”到“养康”……细致周到,即学即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她提醒家长,孩子发烧时一定要科学用药!

王泉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公室建立了全国健康科普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多个领域的1000余名专家成为首批会员。他们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科普健康知识的主力军。

“一次门诊受益的可能只有几十人,但如果我们做科普,受益人数会大幅增加,而且科普内容可以反复阅读,人们的认识也会不断提高。””。王泉说道。

传递健康知识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做到。

今年春节期间,齐鲁工业大学不少学生利用返乡过年的机会,向家乡老乡宣传防疫知识。他们制作了各种宣传海报,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抗击疫情,让我很有成就感。防疫科普知识转发得越多,人们的防疫意识就会增强。”该校学生齐伟说。学校。

通过向更多人传递健康知识,我们也将抗击疫情的信心和能力传递给更多人。最终,我们可以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光明日报》

战疫,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和疫情写作新闻稿格式模板的话题已经一一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